保存到浏览器

黎明之前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6.0 还行
影片讲述了著名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遭纳粹驱逐后在纽约、巴西等地的流亡之旅。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在三十岁时就已然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作品远销海内外。但继纳粹上台后,书作先后在德国、奥地利被禁,他也踏上了流亡之旅,最后客死他乡。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了人们的同情。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九命猫@victor-eyes 4年前
    这几年大概很流行用超高清画质拍传记片,这种画质似乎只能搞纪实感,留不下半点梦幻,但把过去拍成实在,又是一种造梦。茨威格演得非常好,把一流作家那种写作、思考、生存状态同一的精神状态演出来了,他时刻被人们的话带跑思绪,再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待人接物也有种真挚、纯洁的赤子心状态,指责他不对纳粹行径发声的青年不明白他自身脚不沾地不想帮又必须帮人出逃的焦灼,身为真正的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容不得任何空谈,会默想最具体的毁灭与伤痛,也看不到杀戮之后还有什么人心希望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Liberty Lequco 6年前
    他自始至终是一个贵族,一个非加缪式的人物,跟阿伦特、爱因斯坦一众流亡,却拒绝成为杰出公民或若纳斯,选择到了南美过他自己的清闲生活。他的尊严仅在于个人自由,而不在于替他人争取自由。他是完完全全的个人主义者。即使在作家大会上也宁愿沉默,选择一种对黎明的期待和无可奈何。用自我了断的方式选择和欧洲一起去死,和那个体面的欧洲。这也是我注定不会喜欢他的原因。贵族身份可以用寻常的华丽去拒绝繁重的共情。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易思棠 6年前
    作为传记片,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无所适从,正如茨威格在巴西的处境。新生的国家充满灿烂阳光与力量,他参加活动,演讲,受人欢迎,签名。不是不可以重新建立起生活,但他没有力气了。他的精神家园永远是即使已毁灭于战争之中的欧洲。这令最后的自杀显得那么容易理解。实话实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是更好的隐晦的关于茨威格和欧洲文明的片子。远远胜过这部以他生命最后几年为素材的传记片。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沁云 7年前
    知识分子电影,隐喻颇多,情节很淡,故事主要靠对话推动。虽然走到阳光灿烂之地,仍然不时追寻着时代和国族的阴影。构图和摄影都相当出色,开头和结尾两场各长达十分钟的固定长镜头群戏,不但形成了鲜花和死亡的鲜明对比,也很见导演调度场面的功力。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NSFW Fans 7年前
    作为拥趸,看到艺术再现伟大作家的告别欧洲之旅,没理由不推荐。即使感觉平淡,也心生景仰。那般洞悉人心博大而深沉的精神世界,在匆促串联起来的顺叙片段中,并没有如他作品般波澜起伏,他的执拗与真情零散可见。天下无人不识君,然而如今观众对他,只跟随首尾的长镜头,簇拥过后,只剩下心碎的告别。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yihan1010 7年前
    采用章回体形式再现了犹太作家茨威格生命最后时光里的五个影像片段,一头一尾的宴会和死亡场景,分别象征着光明与黑暗,如同作家笔下的巴西与现实中的欧洲、觥筹交错的名人社交与流亡他乡的孤独内心一般破碎、对立而矛盾,结尾的长镜头群戏堪称全片最令人唏嘘的精华所在。(70)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kylegun 7年前
    鲜花盛宴起立坐下,艺术理念对峙世界,甘蔗应酬老曲泪目,前妻新任庇护之责,他乡旧友《象棋故事》,镜中倒影浪漫逝去……茨威格在美洲的人生尾声碎片,诸多名篇闪烁其中,不错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远子 7年前
    茨威格传记片,最后一个长镜头印象深刻,想读下《巴西·未来之国》。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九尾黑猫 7年前
    三星半。茨威格回避政治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他更关心的是人的命运,而政治往往抹杀了这些。在他的平静外表下如同他的作品,有着激动的灵魂。影片里有一幕是他听着跑调的家乡的音乐,悄悄红了眼眶。他把生命同欧洲文明连接在一起,影片只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彷徨,而我们更想看到他笔下那些千万重的波浪。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激动如胖大海 8年前
    茨威格末年流亡巴西的片段剪影。尽力守卫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正直 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保卫独立的抗争慢慢变成了一场场肤浅功利的社交见面会 困在欧洲的故友乃至“仇敌”的谦卑求助让他独善其身的努力显得矫情。无力应援的愧疚 捍卫尊严的徒劳 故土的支离破碎 深知生命线再无上扬 索性就此告别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paradiso 8年前
    很多闷闷的长镜头,通过琐碎小事,尴尬的名人出访场面和大量对白讲流亡生涯。请不要轻易指责不愿站队发声的人胆小,“在遥远彼岸对着那头指手划脚,岂非怯弱”,我也算是他小说的爱好者却是第一次知道他是悲观于世界而与妻子一起在巴西自杀的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fire 8年前
    拍的很传记。。。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曹苍狗 8年前
    电影节第三部。中规中矩传记片。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57 8年前
    喜欢farewell to Europe这个片名,也欣赏用散点的方式写茨威格身上的多个面向,包括自我矛盾,让观众自己开动脑筋。就是不断在告别嘛,告别祖国和整个欧洲,告别名誉和恩怨,告别曾经深信却被历史无情证伪的理性主义传统,最终告别了生命和语言。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蘇靜喜 8年前
    在巴西,他从车窗看见燃烧的甘蔗田,大概恍如看见欧洲的战场。人的心里有伤痛,世界就充满了机关,随处都是自己设下的陷阱。发现自己看过的德语电影好像都是传记片:皮娜,阿伦特,现在这部茨威格。整部电影都处于失焦状态,不知道导演到底要我们去看茨威格的哪一面。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dinosaurs 8年前
    去巴西之前的预热电影。最近读了巴西未来之国,床头是小说茨威格在巴西,听他讲了人类群星闪耀时,借给他读伊拉斯谟。似乎都是这片电影召唤出来的。茨威格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性主义走到了非理性的时代,狂热的世界超乎了他冷静的认识所能网罗的范畴,这对于伊拉斯谟的现代继任者来说,就是末日了。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睡不着瞇着 8年前
    在犬儒与良心间挣扎的世界级流亡作家,让人心生亲切的纠结和知识分子式脆弱。第四段略显冗余,摄影舒服,结尾长镜头大赞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iamface 8年前
    極多對白的人物傳記,對應二次大戰另一角度的描述,流亡者的視角及戰事時的生存理念以及掙扎,對話及畫面含蓄而有象征性,但整部電影頗沉悶,就是結尾長鏡較為有趣,主題就是Stefan Zweig Farewell to Europe,令人很有怠倦之感無論是主角或是我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8年前
    奥地利今年的申奥影片,把茨威格最后的岁月拍得很有宿命感。哪怕纳粹政权将他流放,哪怕整个欧洲沦为战场,对他来说那依然是、而且永远是他的精神家园。南美大陆的灿烂千阳和作家内心的愁云惨雾就像明暗在交战,让自杀成为必然的解脱。漂泊、死亡、在异国。
  • 来自虾米影视的网友:雨二厶 9年前
    首尾呼应,有一种浓重的宿命感,象征和符号意味很重。每一祯画面都很用心。
虾米影视提供最新电影、电视剧免费观看无任何广告,全网最快更新全集高清热播电影、动漫、热门综艺、,2025最新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就在虾米影视

© 2014-2025 虾米影视  版权所有  

本站视频已去除所有不良广告 侵权或者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